位置:资料首页 > 答题技巧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言语理解突破技巧之阅读需要“思考和动手”(一)

时间:03-27|来源:行测|阅读:

分享|打印|下载此文章|放大字号|缩小字号

一、阅读需要勤于思考
    思考伴随着阅读过程的始末,学生应该勤于动脑,积极思考。阅读——理解——概括——答题是完成一道阅读题的四个基本环节,离开了思考就无法完成。
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综上所述,阅读时,要竭尽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力求理解
    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
   (3)要能提出问题
    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我们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4)要独立回忆,学会准确表达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查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想学习更多答题技巧?可以登陆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跟着老师一起学习。
文章关键词:  

编辑:行测

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网络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

上一篇:言语理解答题技巧之阅读需要哪些条件

下一篇:言语理解突破技巧之阅读需要“思考和动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