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资料首页 > 答题技巧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之主旨概括典型例题精讲(38)

时间:10-16|来源:行测|阅读:

分享|打印|下载此文章|放大字号|缩小字号

题目:

旧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日,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日,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告诉我们( )。

A、龙抬头的历史记载

B、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C、龙抬头的来历

D、龙抬头的节令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点拨:

    这是一道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的典型例题,选自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真题。考查主旨概括知识点,同时需要运用到这种解题方法。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A项貌似合理,但《帝京景物略》不是正式的历史典籍,错误;B项不是主要目的,文中并未以祭祀活动为主要内容;D项“节令”是指节气的气候和物质(即自然界的变化),而文中说的是人们为什么要给二月初二起“龙抬头”这个称号;C项概括全面,原文围绕“龙抬头”称号做文章,指出了两个起因,一是祈望下雨,二是祈望镇住毒虫。故答案为C。


考生笔记:

·原文围绕“龙抬头”称号做文章,指出了两个起因,一是祈望下雨,二是祈望镇住毒虫。

·“节令”是指节气的气候和物质(即自然界的变化)。

·D项“节令”是指节气的气候和物质(即自然界的变化),而文中说的是人们为什么要给二月初二起“龙抬头”这个称号;C项概括全面,原文围绕“龙抬头”称号做文章,指出了两个起因,一是祈望下雨,二是祈望镇住毒虫。故答案为C。

·其实考虑到了不是正儿八经的历史典籍,是否可视为历史记载。但是,觉得文中讲述的是人们赋予龙抬头的意义和期盼。不过现在仔细琢磨,应该是讲了人们对此意义有所期盼,才起了这个名字吧。还是那句话,一开始就不会的题,再怎么浪费时间,最后还是做错。

·A项貌似合理,但《帝京景物略》不是正式的历史典籍;C项概括全面,原文围绕“龙抬头”称号做文章,指出了两个起因,一是祈望下雨,二是祈望镇住毒虫。

 

想学习更多答题技巧?可以登陆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跟着老师一起学习
登陆注册步知公考社区,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

文章关键词:  

编辑:行测

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网络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

上一篇: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之虚词典型例题精讲(5)

下一篇: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之实词语境典型例题精讲(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