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道德”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当时指的是习俗风尚。“道”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法则,“德”指道德、美德、品德。在我国首先把“道德”两字连用成一词的是战国时苟况的《劝学》篇。他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他认为人们学了“礼”,按“礼”的要求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这段文字阐述的主旨意思是( )。
A、道德的起源
B、道德的内涵
C、道德的境界
D、道德的范畴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先归纳各句句意,第一句讲了“道德”的范畴和起源,第二句讲了“道德”的内涵,第三句到五句讲“道德”在我国的起源,注意第五句只是荀子对“道德”最高境界的理解。然后从结构上分析,前后是总分的解说关系,前半段粗略介绍范畴、起源和内涵,后半段详细展开。故答案为A。
考生笔记:
·道德”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当时指的是习俗风尚。
·注意啊 这类题目考查频率比较高 分析它的行文脉络第一句是讲道德的范畴与起源第二句讲的是道德的内涵 第三句是讲在我国首次出现。第四至第五句都是连着第三句讲的因此上主要论述的是在我国出现吧 是在我国的起源(主要的东西篇幅往往都是长的)行文是总分关系 前总粗略介绍范畴 起源 和内涵 后文详细展开 看展开式针对拿一段这类题目解题关键是分析每句话的关系以及其内容。
·解答此题首先归纳各句句意。第一句讲了“道德”的范畴和起源,第二句讲了“道德”的内涵,第三句到第五句讲“道德”在我国的起源,值得注意的是第五句只是讲了荀子对“道德”最高境界的理解。从结构上分析,前后是总分的解说关系,前半段粗略介绍范畴、起源和内涵,后半段详细展开。
·按第一感觉来做;;;;
言语理解与表达一般包括片段阅读和逻辑填空两个题型,考试题量大,占分总比值较高,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个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本质上考查的能力点就只有两个“理解”与“表达”,这两个能力需要 扎实的阅读理解功底,才能够通过技巧快读解答。在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部分,技巧不仅能够提升正 确率,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省时间。解题技巧是决定你胜过别人的法宝,同学们一定要多思考、多练习, 熟练掌握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想学习更多答题技巧?可以登陆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跟着老师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