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资料首页 > 答题技巧 > 判断推理 >

行测答题技巧:判断推理常考的“理论”

时间:02-19|来源:步知资讯|阅读:

分享|打印|下载此文章|放大字号|缩小字号

  【定义判断】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

  以下情况采用长尾理论观点重视“尾部”的是( )。

  A. 尽管现在“大热门”的经济力量已经不如当年,但我们仍然对其绝对的重点关注

  B. 商家认为听众对非热门音乐有着无限的需求,市场无比巨大,应加以关注

  C. 厂商们把精力放在那些有80%客户去购买的20%的主流商品上,着力维护购买其80%商品的20%的主流客户

  D. 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

1550109609580772.png

  【风暴羚羊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术语。根据定义,“头部”是指重要的人和事,“尾部”是指不重要的人和事,不易被人关注。

  A项,既然是“大热门”,就是重要的,属于“头部”,排除;

  B项,非热门音乐是不重要的,属于“尾部”,“应该加以关注”,是重视“尾部”的体现;

  C项,有80%客户购买的主流商品是重要的,是“头部”,排除;

  D项,“VIP”客户是重要的,是“头部”,排除;

  故答案为B。

  【知识拓展】

  定义判断常考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常识性的术语,如果我们本就了解这些术语,在考试中大胆运用这些常识,就能大大加快做题速度。

  术语中有一种叫“理论”,是指学者们提出的观点、理论,以下是其中十个:

  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区分了两大类影响人们工作的因素,一类是与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关的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员工就会感到不满,即使解决了也只是没 有不满而已;一类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激励因素,表现为工作的性质、实际的责任、个人成长和获得认可的机会以及成就感等,这些因素具备了,就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

  2. 关键期理论: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发育中存在“关键期”,即人在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在某一阶段发展得最快,比如,3岁以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感知图形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易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关键期内适宜 的刺激和经验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

  3.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卡尼曼(Kahneman)在其著名的“前景理论”中提出:(a)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b)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4. 扎根理论是指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5. 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6. 帐篷理论:指在一定范围内,帐篷的容量不仅仅取决于篷布的面积,也取决于支撑篷布的竹竿的高度。竹竿越高,帐篷容量就越大,比喻利用核心竞争力带动其他各方面要素,最终取得竞争优势。

  7. 木桶理论指组成木桶的模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8.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在这个公式中,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这个理论的公式说明,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在领导与管理工作中,运用期望理论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有一定意义的。

  9. 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理论。

  10.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文章关键词:   行测答题技巧

编辑:中政行测

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网络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

上一篇:行测答题技巧:类比推理中的语法关系

下一篇:行测答题技巧:效应类概念的判断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