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之几何问题问题典型例题精讲,结合中政行测题库考生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笔记、老师答疑等一手资料,透析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题目:
长为1米的细绳上系有一个小球,从A处放手以后,小球第一次摆到最低点B处共移动了( )米。(图中角度为30度)
A、1+1/3π
B、1/2+1/2π
C、2/3π
D、1+2/3π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点拨:
这是一道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的典型例题,选自2010年9月18日十一省联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此题为单选题、四级难度,需要仔细认真审题。以应用题形式考查几何问题知识点,同时需要运用到这种解题方法。本题属于几何问题。小球先是垂直落到C点,此时绳子正好绷紧,然后开始做圆周运动摆到B点。全过程移动包括直线AC和圆弧CB两个部分,连接OC,∠OAC=90°-30°=60°,OA=AC=1,△AOC是等边三角形,∠COB=60°,圆弧BC的长为圆周长的六分之一,则弧长=2π× 1/6=π/3。综上,共移动了(1+π/3)米。故答案为A。
考生笔记:
·在到A点对称点的过程中,绳子松弛着,所以只受重力的影响,做自由落体运动。L=对应的圆心角*R*pi;/180deg;(pi;/180deg;用于化度为米)
·结合初中物理知识 考虑小球的运动
·刚开始小球只受重力影响而做自由落体运动,并且如图所得弧形角为120度,自由落体时使绳子最后绷直垂直落下,由此可见绳子运动了1米,即是绳子本身的长度,而这时弧形已经经过了60度,也只有这个时候绳子长度和垂直重力影响下的运行的长度都相等,等边三角形原理,那么这时还剩下的60度弧形长就好算啦,360度的圆周长为2帕r,则60度角的弧为圆的1\6,所以弧形长为帕r\3,总长为1+帕r\3
·没有想这个自由落体运动
·向心力作用是后半段。所以是A
·圆周运动弧长计算公式不记得了!
·实际路程先竖直下落然后走圆弧,竖直下落段和圆弧段各60deg; L1=R,L2=pi;R*60deg;/180=3.14*1*60/180 曲线路程:L=L1+L2=R+pi;R*60deg;/180=1+3.14*1*60/180 asymp; 2.05米
·当小球下落到A点的对称点(A点关于水平线对称的一点,将其与O点相连的话,与其上部的水平线呈30度)时 之后才开始做圆周运动
·本题属于几何问题。在小球从A点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是自由落体运动。当小球下落到A点的对称点(A点关于水平线对称的一点,将其与O点相连的话,与其上部的水平线呈30度)时,小球到O点的距离为1米,小球这时不仅受到重力作用,而且开始受细绳的张力作用,细绳的张力提供了小球运动的向心力,所以这时小球开始做圆周运动,沿弧线落至B点。利用三角和圆周的性质。故答案为A。